小谈通货膨胀--早期的金属货币

前几日去西电玩的时候,在图书馆借了本书,讲通货膨胀的,看完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脚,趁着还记得把一些所思所想写下来。说来惭愧,虽然是财经学校毕业的,但是在校期间一点经济相关的知识都没学,这篇文章要是写的有啥不对,还望各位同学给予指正。 什么是通货膨胀? 流通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超过了市场上商品的价值总量,从而造成货币贬值。 那货币是怎么诞生的呢? 最早的交换媒介是金属,但是这个交易起来有个很麻烦的问题,那就是每次都要称量,于是出现了铸币。铸币就是按照制定规格去铸造钱币,每个都代表指定的重量。但是这样有个问题,铸币是会磨损的,磨损后就没有以前的重量了怎么办?于是就得有个组织出来打包票说,你放心的用我铸的币,就算磨损了在我这也是按足值算,而一般扮演这样角色的是国家。比如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秦朝,就用的半两钱,代表这枚钱币重半两,包括后来的汉朝的五铢钱也是。

金属货币的价值怎么体现呢? 早期的货币是金属,金属的提炼本身就是有成本的,它的成本就代表了它的价值。 既然货币价值由它所代表的成本决定,为什么还会贬值? 因为其中一部分货币是被以低于其价值的方式被“制造”出来了。 为什么要通货膨胀? 这样能铸币的人就可以轻易的获取更多的钱币,使他们的财富增加,而货币的贬值却要等到这批货币完全流通到市场上去才会发生,而这些人早早的就通过“多”出来的货币将财富揽入手中。 怎样使金属货币通货膨胀? 首先金属货币会磨损,当一枚货币磨损到明显感觉到会少于代表的重量时候,人们就不大愿意接收了,那么负责铸币的组织就应当将这枚货币回收重铸使其足值,那么这里就牵涉到铸币权了。于是国家控制铸币权,不允许私人铸币,这样回收货币的责任就都是国家的了。这样国家可以回收市面上的货币(即使足值也可以回收回来重铸),然后铸出来的钱币实际比以前稍微小点,这样同样重量的金属可以铸造出更多的货币,那么通货膨胀就造成了。 但是金属货币如果铸的太小完全不足值,会被拒绝使用,那通货膨胀到一定时候就无法膨胀了才对吧? 不对,所以才有信用货币的出现了。依然以中国举例,到了唐朝,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,造铁的成本远低于金银铜。于是统治者们想出了一个这样的东西--通宝。通宝的出现去掉了重量的概念,钱币不再代表对应重量的金属,而是单纯的数量,背后是国家信用,一般以“文”为单位。这样从概念上避免货币与重量挂钩,这样也避免了人们概念上拒绝使用不足值的货币了,于是在回收重铸铜钱的时候除了铸小,还可以往里掺杂铁,这样就能铸出更多的“铜”钱。